网站首页 | 气象新闻 | 信息公开 | 基层风采 | 气象服务 | 专题焦点 | 行政执法 | 党的建设 | 党风廉政 | 文明创建 | 网上互动
推进防雷减灾工作 为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发布时间:2006-08-2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编者按:
  雷电是发生在大气层中的一种声、光、电的气象现象,主要反映在雷雨云内部及雷雨云之间,或者在雷雨云与大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据有关部门估计,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发生雷暴2000次,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超过1万人,所导致的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
  我国雷暴活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8月。今年以来,全国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火灾明显多于常年,雷电灾害作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严峻的防雷减灾形势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作出“提醒各地、有关部门加强防雷工作”的批示,国务院办公厅随后也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6〕28号),对加强我国防雷减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好有关文件精神,提高社会防雷减灾意识,保障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气象报社与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联合开辟此专栏,以期通过加强防雷减灾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依法防雷、科学防雷、主动防雷的意识,预防和减少雷击灾害。

  ■雷电灾害严重威胁国家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暴活动十分频繁,全国有21个省会城市的年最多雷暴日在50天以上,最多达到了134天。从近30年的雷电资料看,我国雷暴日天数变化不大,但是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越来越大,具有频次多、范围广、突发性强、社会影响大的特点。
  据初步分析,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发生在城市和电力、石化、通信等行业部门,雷击人身伤亡事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而防雷装置不完善和防雷意识淡薄是造成雷电灾害的主要原因。
  雷电灾害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也给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电力、通讯、电子工业、石油化工、交通、森林等行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市建设高层建筑物的日益增多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日益严重,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据中国气象局雷电防护管理办公室不完全统计,在1997-2005年的9年间,全国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200多起,平均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近千人,其中80%以上是农村人口。2006年1-7月,全国就已发生雷电灾害9000多起,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795人(其中,致死419人、致伤376人),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2亿元。
  雷电灾害已成为危害程度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的一大气象灾害。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不仅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防雷减灾工作现状。
  多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和配合下,气象部门作为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指导部门,在依法管理、科研、监测、预警预报、检测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防雷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表现在:防雷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雷电业务服务能力不断提高,防雷减灾组织机构逐步健全,防雷工程、产品市场规模和从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等。全国防雷服务基本覆盖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航空航天、国防建设、信息、通讯、计算机、电子工业、化工石油、邮电、交通、森林、体育及其他各行各业,也深入到密切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住宅、医院、学校、商场等场所,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防灾减灾、保障安全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尽管如此,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雷电灾害防御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雷电业务科研能力不高,农村防雷基础薄弱,全社会依法防雷、科学防雷的意识有待提高等不足,防雷减灾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抓住机遇,加快雷电业务轨道建设,促进防雷减灾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减少雷电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2006年1月12日,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力加强雷电监测网建设”、“依法管理和规范雷电灾害防护”的要求。
  2006年7月5日,针对雷电灾害严重威胁我国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通知》,这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防雷减灾工作的最全面、最明确的一个文件,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防雷减灾工作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坚持和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我国防雷减灾事业发展,减少雷电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各级气象部门要抓住国家重视防雷减灾工作的契机,在各级党政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积极通过推进气象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强雷电业务轨道建设,不断提升防雷依法行政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业务服务能力以及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积极履行好防雷减灾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进一步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保障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要加快雷电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雷电业务科技含量、丰富雷电业务产品。
  要按照布局合理、信息共享、有效利用的原则,加紧规划和建设雷电监测网。
  要加强雷电发生和成灾机理基础研究、预警预报技术方法研究以及雷电防护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强对雷电监测和雷电信息资料的开发、应用和研究,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大气电场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不断提高雷电预警预报和防护水平。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等手段,及时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提供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二是要加强防雷法规、标准建设。
  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加强与防雷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工作,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并制定和完善相关实施细
【打印本页】【加入收藏】【关  闭】
? 2012  365体育在线投注台湾  主办:365体育在线投注台湾
地址:盐城市大庆中路33号  邮编:224005  联系电话:0515-88412338,0515-88412348
技术支持:南京南大尚诚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06040074号